冬养三九
夏养三伏
近日,我院在G楼报告厅组织莲芯莲薏学堂以“冬病夏治正当时”为主题的三伏贴宣教活动,旨在向全体职工普及中医传统疗法的应用及益处。全体职工参与此次宣教活动。
活动中,李万刚医生担任主讲人,他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了冬病夏治三伏贴的原理、适应证及禁忌证。他详细讲解了三伏贴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让大家对中医传统疗法的认识和信心进一步增强。在随后的互动环节,病区主任马保龙亲自上场示范,耐心细致地向大家演示三伏贴穴位贴敷,确保大家对三伏贴的应用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三伏贴是将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和外治法有机结合的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手段,利用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夏至后“三伏”期间,选用辛温类具有祛寒、通经等功效的药物制作成贴敷膏,对人体的主要穴位进行敷贴,使用方便、操作容易,适用于阳虚或寒湿伏邪者,有助于缓解在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呼吸系统)疾病。
传统贴敷时间为农历三伏,一般为初伏、中伏(及闰中伏),末伏每伏的第一天开始。目前为每伏的任何一天均可,一般以晴天10:00~17:00为佳。2024年有4个伏共40天,按每10天为一伏计。
初伏:7月15日-7月24日(10天)
中伏:7月25日-8月3日(10天)
闰中伏:8月4日-8月13日(10天)
末伏:8月14日-8月23日(10天)
成人:每伏连贴3天,每天1次,每次贴敷6~8小时。每伏间隔7天。儿童:可用于2岁以上儿童。每伏各贴3次,每次间隔3天。根据年龄不同,每次贴敷1~4小时。
1、为保证疗效,选用上等的助阳祛邪、温经通络的道地中药材,改进国医良方制成,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
2、膏药当天炮制,药物阳气、天地阳气激发人体阳气,达到温阳利气、驱逐内伏寒邪之功,提高免疫力;
3、治疗医师均为医院的中医业务骨干,临床经验丰富,辩证论治、根据具体情况精准选穴。
根据2024年“冬病夏治三伏贴”仅限于以下病症: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
小儿、老人(60岁以上)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者。同时,需符合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者,在秋、冬季节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呼吸系统)疾病。在适应证范围内的患者,在医生诊疗判断下,方可进行三伏贴治疗。
1、禁用人群:
各种发热性疾病,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及活动性肺结核者;
咳吐黄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
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
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皮肤过敏、瘢痕体质者。
2、慎用人群:
孕妇;
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2岁以下婴幼儿。
1、三伏贴因其药物组成和制作工艺,较少出现皮肤发泡现象。如果患者属体质敏感,或既往用药曾出现红斑、水泡等反应者,应缩短贴药时间。
2、小儿、久病、体弱、消瘦者,贴敷时间宜短,并应在贴敷期间密切注意有无不良反应。
3、贴敷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及大量出汗,以防药物脱落;尽量减少电扇、空调直吹,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
4、患者在贴敷期间的饮食宜清淡,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食物;应慎食海鲜、牛羊肉等。
5、取下贴敷药物后,可用清水冲洗局部。不要搓、抓、挠局部皮肤,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或涂抹其他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拱墅区3000元/月起
拱墅区7000元/月起
西湖区7000元/月起
上城区6700元/月起
上城区7000元/月起
拱墅区3500元/月起
上城区5000元/月起
上城区5000元/月起
临平区5000元/月起
上城区3800元/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