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杭州 嘉兴 湖州 温州 宁波 金华 台州 上海 丽水 扬州 舟山 衢州 绍兴 南京 更多
小程序&&公众号
资讯首页 康复知识 康复案例 机构介绍 养老资讯 护理知识 儿童康复 上门康复 专家团队 政策资讯 交流合作 疾病知识 白事服务

小区有个孩子溺水,我可能是最近的医生

2022-01-07 14:33:04 作者:康养帮 来源:康养帮 点击
浙江萧山医院康复科

浙江萧山医院康复科

收费: 7000元/月起

地址:杭州市萧山区育才北路728号

咨询:0571-86029959(床位预约帮助)

拨打电话咨询

几个月前的一天,我正在家中休息,突然看到小区微信群里传来一条消息:「小区游泳池有人溺水!」


游泳池就在我家楼下,我可能是目前离现场最近的专业人员!没有任何犹豫,我立即抓起急救包冲下了楼。


等待电梯的过程中,我听到救护车的警报声由远及近,不仅暗暗庆幸:「太好了,不用孤军奋战了!」


现场抢救

2 分钟后,我赶到了现场。120 已经到了,急救医生正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我赶紧自报家门,说明自己急诊科医生的身份,并和急救医生简短地交换了情况:


患儿男,7 岁,溺水后被人救起。120 到诊时,有一自称为护士的女子正在进行复苏,他们刚刚接替了那位好心人,继续复苏。患儿溺水时间未知,溺水原因未知。


此外,由于临时换车,救护车上并没有携带插管设备和除颤器。


在交流情况的同时,我对患者进行了简要的查体:无意识、无自主呼吸、无颈动脉搏动、口唇肢端严重紫绀、双瞳散大固定。


显然,紧急通气是目前的关键之处。但由于我们双方的球囊面罩都是成人型,无法使用球囊面罩为这么小的患者进行通气。唯有紧急建立高级气道并使用球囊辅助呼吸,方有可能维持并提升氧合。


「你们继续按压,我来插管!」我快速下达了指令,跪倒患儿头侧,左手持喉镜放入患儿口内准备插管。


同时,我将家门钥匙扔给围观群众,报了房号,请求他们帮忙取来更多的急救设备。


挡开舌体之后,发现咽喉处有大量水和食物残渣积存,无法直视声门。手动吸引器也无法快速吸出这些液体。同时,我只有 6.0 号有袖带气管导管,即使使用盲插技术,也很可能无法顺利插管。 [1-12 岁儿童气管导管型号选择公式:(年龄/4)+4(有袖带)或 3.5(无袖带)]。


我马上把气管导管和喉镜扔到一边,转而使用 3 号喉罩进行气道管理。


抽气、背面润滑、置入、打气、听诊呼吸音确定位置、放入口咽管作为牙垫、胶布固定。30 秒后,喉罩置入完毕,我将球囊递给了担架师傅。「6 秒捏一次,一次捏一半。」我再次下达指令,担架师傅迅速接过球囊开始了通气。


与此同时,护士已经搭建好了一条静脉通道。「液体开到最大,肾上腺素 0.5 毫克静推,3 分钟一次。」我再次下达指令。


由于没有复苏尺,现场无法进行详细的计算。我们只好选择了最常见、但是却不准确的「减半用量」给药。护士复述了一遍,并迅速推注了半支肾上腺素。


复苏尺(又称 Broselow 带)相关资料


在等待后续急救设备的时间里,我们轮流进行着抢救。患儿的亲属也来到了现场,哭天抢地,悲伤不已。


明确到诊前情况是制定后续抢救方案的重要因素,我在现场多次寻找救生员,却无人回应。无奈,只好继续按照标准高级生命支持流程抢救下去。


几分钟后,围观群众将后续的急救设备送了过来。我立即为患儿贴好了心电监护:心脏停搏(Asystole)。大家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复苏。


半小时过去了,患儿仍未恢复自主心律。只有心电监护上偶尔出现的一两个室性逸搏,让我们感到仍有希望。


奔赴医院

「担架师傅,请麻烦把担架推来,我们要将患儿转到最近的医院继续抢救!」


很快,担架车到了现场。担架师傅将患儿抱上了担架车后,急救医生马上继续按压,护士随即也跪到了担架车上,接替医生进行不间断的按压。「家属上车,关门!」。


司机师傅将警报器开到最大,风驰电掣地向着医院驶去,路上车辆行人纷纷避让。车上,我和护士一刻不停地继续着按压和通气。


急救医生已经预先通知了急诊科、麻醉科、儿科和 ICU 的医生在抢救室待命。只要急救车一到,他们就可以立即加入到抢救中来。


急救车到达医院,护士再一次跪在担架上继续按压。担架车冲进大门,直接向抢救室推进去。到达抢救室,我们立即剪开了患儿的衣物,又开放了几条静脉通道。


麻醉科医师早已到达,交接情况后,马上为患儿置入了 5.5 号气管导管。儿科医生也迅速按照儿科复苏剂量调整了给药方案。急诊科医生向家属告了病危,又回到抢救室继续抢救。


我和 120 的急救医护人员也没有离开抢救室,大家轮流为患儿做着不间断的胸外心脏按压。


多巴胺、碳酸氢钠、葡萄糖,儿科主任追加了多种复苏药物。患儿一度出现了室性逸搏心律,但却从未出现机械活动。


30 分钟的最佳抢救时间早已经过去,按理说我们早就可以停止抢救,但我们依旧没有放弃。


直到两个小时之后,患儿仍然没有恢复自主循环的一点点征象。我们不得不告知家属,已无抢救成功的希望,希望他们考虑是否放弃抢救。


最终,家属决定放弃抢救。


在停止按压的那一刹那,孩子的家人扑到了孩子身上嚎啕大哭。纵然是见惯生死的我,心中亦是有些许遗憾和挫败感。毕竟,孩子总是我们心中最柔软的所在。


悲剧如何避免

孩子离世是让人肝肠寸断的事。对于猝死的孩子,医务人员纵然再竭尽全力,亦不是次次都能妙手回春。


即便有 100 个专家去全力抢救孩子,也比不上家属在平日里,多一点小心和注意更能保护孩子的安全。


其实,如果家属能注意到以下几点,很多悲剧就可以避免发生: 


  1. 不要让幼童脱离自己的视线,一秒也不行;

  2. 不要带孩子或者允许孩子去没有救生员的游泳场所游泳;

  3. 不要让幼童尤其是婴幼儿接触细小物件和食物;

  4. 不要让孩子接触到药品;

  5. 不要让孩子接触到开水、电源和火源等危险物品。


最后,我谨向这位小朋友致以最深切的哀悼。同时,祝愿天下的小朋友们都能健康快乐地长大。

用微信扫一扫,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