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
总得因为各种事一忍再忍。
就连内急……也不例外。
便意就像一阵风,说来它就来了,
然而排便条件却不是时时具备的。
无论是旅游找不到卫生间,
还是家里卫生间暂时腾不出空的时候,
都需要考验自身的意志力。
憋大便有什么危害?每天几次算正常?
如果不正常了该怎么办?
✦✦ ✦✦ ✦
01
每天大便几次算正常?
✦
人的粪便是食物在体内经过消化的最终产物,包括食物残渣、大量细菌、脱落的肠上皮细胞、胆色素衍生物等成分。
正常情况下,人排大便的频率为每周3次至每日3次,粪便量大约100-200g/日,含水量60%-85%,其排出时呈黄褐色圆柱形软便。
浙江医院肛肠外科主任陈邦飞主任医师表示,正常的排便包括便意和排便2个过程。直肠壁受到压力刺激后可产生神经冲动,其上传至大脑皮层就会引起便意。
若条件允许,则发生排便反射,即肛门括约肌松弛,腹压增高,促使粪便排出。
若环境和条件不适宜排便,便意可受到大脑皮层的抑制,即憋大便。
02
憋大便有什么危害?
✦
被“憋回去”的大便所含的水分又被肠道重新吸收,导致大便的体积变小,人们的便意就会暂时消失或减轻。
把大便“憋回去”,体积不断减小,然后啥事没有?残酷的现实是,憋大便的危害包括这几个:
1.引起习惯性便秘
医生提醒,这种不良的憋大便情况,偶尔还好,如果经常这样,时间长了就会引起习惯性便秘。
而大便困难,排便时间延长,很容易继发肛裂、痔疮、肛乳头增生等肛门部疾病。
2. 增加癌变风险!
另外,“临床上我们经常碰到便秘病人伴发肠道息肉性病变,长时间会有癌变风险。”有临床报道便秘病人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4倍。
3.引起肠道功能紊乱
粪便在体内长时间的潴留,会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腹部胀满、嗳气、口苦和肛门排气较多等现象,不仅给生活造成困扰,长时间下去还会影响患者的精神心理健康。
4.增加心脑血管风险
此外,努力排便会使血压升高,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也增加了。特别是老年人尤其要注意,晨起排便时切不可太过用力。
03
便秘,跟你想的并不一样
✦
很多人偶尔排便略微困难,就认为自己便秘,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医学上的便秘指的是排便次数减少,即每周少于3次,粪质干燥坚硬,排便费力。便秘一般是指功能性便秘,即由胃肠道蠕动功能减弱或肠道不协调运动引起的便秘,而胃肠道结构无异常。
便秘的原因主要是这两种:
排便习惯不良:不规律的排便、憋大便、排便时注意力不集中等都会导致便秘。尤其是反复多次憋大便,会导致大便通过肠道的时间延长、排便的次数减少、直肠的感觉功能减退。
不良饮食习惯:摄入的食物过少、食物中缺乏足够的纤维素或者饮水不足,均可导致肠内粪团的量不足以刺激肠道的正常蠕动,肠内容物转运减慢,从而导致便秘。
04
想要排便更通畅,试试这样做
✦
如何痛痛快快一泻千里,按时完成任务?
● 多喝水,多喝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排便。
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健康成年人每日水分摄入大概需要1500~1700毫升。夏天或者体力劳动消耗较大情况下,摄入2500毫升左右也是可以的。
● 注意饮食,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饮食结构对大便影响较大,应多摄入纤维丰富的食物,如芹菜、胡萝卜、魔芋等可以帮助大便成形,蔬菜中含的鞣质,也可刺激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 多运动,避免久坐。长期久坐、久站的人,更应积极运动。
● 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排便,即使没有排出来,也要定时蹲厕所,如厕时最好不要玩手机。
● 少吸烟饮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心态,避免长期紧张焦虑,不良情绪也会影响排便畅通。
浙江医院康复治疗中心由康复医学科主任林坚担任中心主任,心脏康复科主任王伯忠任常务副主任,朱利月任副主任。康复治疗中心成立之初便致力于面向全院提供优质的康复治疗服务。
主要以脊柱脊髓损伤、脑卒中、脑外伤、神经系统、骨关节伤病引起的功能障碍为康复治疗的对象,同时对老年病、危重病、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相关疾病开展系统的康复训练和治疗。
目前,中心拥有康复治疗师2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
入住联系电话:0571-86029959
拱墅区3000元/月起
拱墅区7000元/月起
西湖区7000元/月起
上城区6700元/月起
上城区7000元/月起
拱墅区3500元/月起
上城区5000元/月起
上城区5000元/月起
临平区5000元/月起
上城区3800元/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