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杭州 嘉兴 湖州 温州 宁波 金华 台州 上海 丽水 扬州 舟山 衢州 绍兴 南京 更多
小程序&&公众号
资讯首页 康复知识 康复案例 机构介绍 养老资讯 护理知识 儿童康复 上门康复 专家团队 政策资讯 交流合作 疾病知识 白事服务

浙大二院科普胸闷气短,天一冷咳得更厉害?小心这个呼吸道疾病中的“隐形杀手”!

2022-12-02 17:11:51 作者:康养帮 来源:康养帮 点击
浙二医院康复科

浙二医院康复科

收费: 7000元/月起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街道江虹路1511号

咨询:0571-86029959(床位预约帮助)

拨打电话咨询


image.png

慢阻肺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疾病,在秋冬季最为高发。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达13.7%,总患病人数接近1亿。基层是慢阻肺防控的主战场,找准规范化的防控办法,至关重要。“肺系生命”,打好慢阻肺阻击战,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显得紧迫而重要。


640 - 2022-12-02T170415.765.jpg


浙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沈华浩介绍,经过数代呼吸人的不断进取、探索,秉承“临床、科研”的坚实基础,浙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慢阻肺的基础研究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发现新机制、提出新理念、构建新模型,在某些领域已处国际领跑水平。


“致力于慢阻肺基础研究并不是唯一目标,我们希望能够打造慢阻肺防控的范本,聚合各方之力,降低甚至消除慢阻肺危害。”


【专家简介】

沈华浩:浙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会长、海医会呼吸专委会主任委员、浙大呼研所所长、浙江省特级专家。




PART ONE

团队基础实力雄厚

诊治手段高速发展



雾化治疗凭借局部用药药物吸收迅速、起效快、药物用量小和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成为应对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重要手段。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浙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是国内率先开展慢阻肺和哮喘雾化治疗的单位之一。彼时,团队老前辈自行设计的雾化治疗整体机可同时治疗多人,对慢阻肺、哮喘病人的气喘气促等症状起到极大的缓解作用。团队老专家还参与呼吸机的研发,用以治疗慢阻肺引发的呼吸衰竭等重症,并获得1978年国家科学大会奖。


然而,受限于雾化药物剂型的不适配,这种雾化治疗因药物颗粒相对较大,且一套整机同时治疗多个病人有交叉感染风险,以致被逐渐淘汰。


上世纪90年代初,沈华浩教授从美国学习归来后引进标准的雾化治疗方法,实现一人一机一泵,弥补此前治疗上的缺憾,团队在慢阻肺诊治领域从此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此后20年,国际上药物研发与时俱进。2001年起,支气管舒张剂开始成为GOLD指南主张的慢阻肺治疗核心药物。目前,吸入用的气雾剂或干粉剂的广泛应用方便病人随身携带,治疗也变得更加便捷和及时。



PART TWO

科研临床连镳并轸

致力打造中国模式


640 - 2022-12-02T171025.795.jpg


“慢阻肺成因复杂,健康危害大,要彻底攻克这一难题,必须对发病机制了如指掌。”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医师、浙江省慢阻肺联盟主席、浙江省医学会呼吸系病分会候任主委、浙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李雯教授介绍,多年来团队在慢阻肺基础与转化研究中迈出了诸多创新步伐。


2018年,沈华浩教授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参与了王辰院士牵头的“中国成人肺部健康”流行病学调查,首次明确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约1亿,慢阻肺已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慢性疾病,构成重大疾病负担。


640 - 2022-12-02T171028.544.jpg


团队陈志华教授率先在全球开展气道上皮细胞mTOR/自噬调控慢阻肺的作用和机制,发现激活mTOR或阻断细胞自噬能有效保护香烟烟雾、过敏原、环境颗粒等诱导的气道损伤。靶向抑制自噬小分子化合物在慢性气道疾病的应用获得中国发明专利。


团队还发现上皮细胞HDAC2-IL-17A对吸烟诱导的慢阻肺发生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研究发表在国际呼吸领域权威期刊Chest以及AJRCMB上。


更重要的是,团队在全球首先研发出全新的慢阻肺动物模型,先用香烟烟雾暴露小鼠两周,激发小鼠的自体免疫,然后加入外源性自体抗原,加速T细胞的免疫反应。这样小鼠比原有方法缩短了2/3 时间患上“老慢支”。


系列研究不仅极大提高全球慢阻肺研究效率,也为现阶段慢阻肺的临床治疗、基层防控提供了诸多思考和实践方向。


在慢阻肺危重症治疗领域,浙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保持着一贯的高水准。早在9年前,团队就引进介入治疗,成功救治慢阻肺合并巨大肺大疱的垂危病人。


640 - 2022-12-02T171050.673.jpg


75岁的秦大伯(化名)确诊重度慢阻肺多年,相关治疗已不起作用,成日胸闷气促,长时间坐卧位超过五年。身体已无法负荷高创伤的外科手术,家人最终找到张斌主任医师。


“病人肺左上叶的巨大肺大疱经过介入减容后,肺功能和活动耐力都能得到改善。”张斌主任利用EBV金属活瓣,通过气管镜放入上肺段,活瓣的单向通气使得病变部位很快萎缩。术后第二天,秦大伯能下床活动,也没有感到气促。介入治疗的开展不仅存在技术难度,且临床上需要进行严格的适应症筛选,一般应用于不均一性肺大疱、肺气肿的病人。但只要病人选择合适,操作技术熟练,病人症状都可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提高生活质量。


在慢阻肺规范化诊治方面,浙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以山海工程专家双下沉、PCCM专科医师培训等为着力点,承担指导全省范围内市县级医院慢阻肺的规范化诊疗工作。“我们应积极探索和优化适合我国实际、适合中国人群特点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筛查干预的适宜技术和管理模式,打造中国模式。”李雯教授指出。



PART THREE

队列研究、肺康复理念

目光已放到10年以后


降低慢阻肺危害,不仅是医学上需要探索的任务和目标,更是呼吸人的社会责任。李雯教授说,团队仍将持续研究慢阻肺的发病机制,寻找病理改变的通路。


未来,团队将依托全国和浙江省各级学会和协会以及学科的呼吸重点实验室平台,关注到雕刻、电焊、影视、室内装修等特殊职业人群,团队成员邹义敏、田禾燊医生拟在浙江省建立特殊职业人群的队列研究数据库,通过长期随访来进一步揭露慢阻肺的发病规律。邹义敏副主任医师认为,这部分职业人群年龄介于20~50岁较多,相对年轻的多,这部分人群与传统吸烟所致的慢阻肺存在不小的差异。团队希望透过差异化的视角,来探索疾病内在的共同致病通路,进而找到有效治疗靶点。


640 - 2022-12-02T171101.113.jpg


除了慢阻肺的防控、治疗外,肺康复也是改善慢阻肺病人生活质量的一大手段。遗憾的是,肺康复理念在全国范围内仍然非常薄弱,并无系统、规范化的康复模式形成。邹义敏副主任医师表示,团队将致力于康复相关课题研究,打造家庭式康复范本,借助人工智能形成个性化健康处方。“相信同质化的肺康复流程,能惠及更多患者。”



PART FOUR

肺系生命,未来可期



01

今年世界慢阻肺日主题是“肺系生命”,如何解读?


李雯(浙江省慢阻肺联盟主席、浙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今年的11月16日是第21个世界慢阻肺日。“肺系生命”意为肺部是人赖以生存的根本。慢阻肺是一个发病和影响都非常深远的慢性疾病,相关文献显示,慢阻肺的发病可以追溯到幼时,甚至胎儿期,因母体吸烟或外界的烟雾接触等危险因素,就可能开启慢阻肺的病程。慢阻肺预防,应拓宽至全生命周期保护的理念。保护肺,重视生命之树,树立正确的疾病观,摒除不良习惯,不止从慢阻肺日做起。


02

近年来,慢阻肺的治疗是否有新变化?治疗理念的转变会给病人带来怎样的受益?


慢阻肺全球防治倡议(GOLD)显示,慢阻肺病人起始联合使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可以更好改善肺功能和症状;急性加重高风险的患者可以联合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能有效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延缓肺功能下降。这个治疗理念的改变在于,双支扩剂能协同作用,同时扩张大小气道,使药物能最大程度覆盖到小气道,实现受体结合;而三联药物治疗的疗效优势较单药治疗则更强,能显著减少缓解药物的使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03

未来,是否有望彻底消除慢阻肺的危害?


要做到彻底消除慢阻肺的危害,言之尚早。当前,慢阻肺病人基数众多,病程处于动态变化,本身带来的健康危害和社会负担很难在短期内彻底消除。研究发现,尽管吸烟为慢阻肺的主要病因,但长期抽烟发展为慢阻肺的比例仅为三分之一,科研探寻其他发病机制仍任重道远。此外,慢阻肺异质性比较强,重度患者的死亡、反复急性加重、抢救等风险仍居高不下。


640 - 2022-12-02T171133.669.jpg


但值得肯定的是,未来慢阻肺的防控一定会更乐观。临床观察所得:10年前呼吸科住院病人超半数都是慢阻肺急性加重、出现呼吸衰竭的病人,随着市县级医院诊断水平逐渐提升,基层慢病管控工作的大力推进,重症慢阻肺比例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慢阻肺的防控将会从治疗为导向,转向基层早诊早治和家庭肺康复模式,从源头上阻断慢阻肺的发生,从早期遏制慢阻肺的发展。




浙二医院康复科
浙二医院康复科

浙医二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1989年,目前科室设置有康复医学科门诊和病区,年门诊量达5万余人次,康复病区设置53张床位。拥有专业的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士,总人数接近50人。其中高级职称医生4名,中级职称医生15名,博士及硕士13名。在本学科领域内任常委委员、委员人数达到5名,学科负责人为周游主任。


科室设置了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吞咽诊疗、认知诊疗与提高、高压氧治疗、矫形支具诊疗等现代康复治疗专业和骨伤、针灸、推拿等传统康复诊疗专业,现代康复和传统康复的有机结合的是科室的诊疗特色。


入住联系电话:0571-86029959

用微信扫一扫,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