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公众号
资讯首页 康复知识 康复案例 机构介绍 养老资讯 护理知识 儿童康复 上门康复 专家团队 政策资讯 交流合作 疾病知识 白事服务

浙江医院“趴趴队”教您怎么趴,科普阳后“趴着”要比“躺平”好

2023-01-14 08:52:29 作者:康养帮 来源:康养帮 点击
浙江医院三墩院区康复科

浙江医院三墩院区康复科

收费: 7000元/月起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古墩路1229号

咨询:0571-86029959(床位预约帮助)

拨打电话咨询

640 - 2023-01-14T084719.944.png
640 - 2023-01-14T084722.388.png


重症救治最前线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全国多地重症救治高峰期到来,浙江医院紧紧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的工作目标,按照“集中病房、集中人员、集中设备”的原则,在保障正常医疗需求的基础上,加大住院资源整合力度,深挖重症救治资源扩容潜力,统筹做好重症救治物资储备、团队组建和专业培训,实现医务人员力量和各类医疗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浙江医院ICU床位一扩再扩, ICU中A、B、C、D四个区域满负荷运行,医护人员非常紧张。但是,患者的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在ICU俯卧位通气被广泛实施,在医护人员紧张的情况下,保障每一个需要的患者都能够进行俯卧位通气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去解决。

640 - 2023-01-14T084859.434.png

应趴尽趴,一切为了患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中明确提出具有重症高危因素、病情进展较快的中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应当给予规范的俯卧位治疗。通俗一点地说,俯卧位就是趴着。俯卧位通气作为肺保护性策略的一种手段在ICU内被广泛应用,其主要原理为有效改善通气血流比例,使背侧萎陷的肺泡复张,使肺及气管内分泌物在重力作用下得到良好的引流,以及减少心脏和纵膈对下垂肺区的压迫。最终改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改善肺可复张性和血流动力学。早期实施能遏制轻型向重型和危重型进展,并且改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重症高位因素、病情进展较快的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应当给予规范的俯卧位治疗,建议每天不少于12个小时。


对于ICU的患者来说,俯卧位通气有很大的好处,但是由于他们建立人工气道应用呼吸机,应用镇痛镇静药物,身上布满监测以及治疗用的管路,所以他们的俯卧位通气完全不能依靠自己完成。一般情况下,一位呼吸师、一位ICU的医师,一位康复科的医师,一位床边护士,以及一到两个辅助人员帮助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床位的扩增,ICU的医护严重紧缺,于是,浙江医院趴趴队就这么诞生了,医护人员、康复师和经过标准化培训作为辅助的行政人员组成的趴趴队,活跃在ICU和感染疾病科、呼吸内科等病房,给需要俯卧位通气的患者带去便利。


病人的每一个细节,都在他们心里


林娟是浙江医院ICU(二)的护士长,小小的个子,看上去有些许弱不禁风,但是却蕴含了无穷无尽的能量。每天,一上班,林娟就开始一个个查看患者,对于俯卧位通气的患者来说,预防压力性损伤、非计划拔管,使患者尽可能舒适至关重要。


640 - 2023-01-14T084309.923.jpg


“病人的脸和骨突部位一定要保护好,你们一定要注意,敷料垫到位,不然趴12个小时后,病人的脸就不好看了。”每巡查一个病人,她都要仔仔细细查看导管固定是否妥当,脸部和骨突部位的保护是否有效“这些风险点一定要早点发现解决,提醒床边护士。”


“叶爷爷,我来了!我来看看,您哪里不舒服?”林娟的声音在ICU里响起,哪怕叶爷爷处于镇静中。除了仪器发出的滴滴声,偶尔医护的交流声,这里没有其他的声音,林娟的声音,对于患者来说,充满着温暖和关怀。


ICU的护士们都有一些怕林娟,因为她要求非常严格,“对于ICU中的患者细节决定成败,俯卧位过程中不能有一丝马虎,特别是伴有CRRT和ECMO的患者,各个环节都要十分专业和用心,他们才有可能恢复。”94岁的老爷子、97岁的老奶奶……一个个顺利拔管,转出ICU去普通病房,病人转危为安是当前超负荷工作的医护人员感到最欣慰的事情。空出来的床位马上就会收满,下一位患者,还有更多的关口去闯。


还没有巡查完一半的床位,半天就过去了,林娟都没有时间坐下来,更没有时间喝一口水,更多的病人还在等着她。而她,前阵子高烧到39度多,仅仅两天,就投入到紧张的ICU工作中来了,这么多患者,对她来说,是放不下的牵挂。


640 - 2023-01-14T084922.011.jpg
640 - 2023-01-14T084923.734.jpg


杨时奇、万志国等都是ICU负责俯卧位通气的护士,每天一上班,根据医生查房后的医嘱,他们都有一张小纸条,密密麻麻的记录着需要俯卧位通气的患者,翻身俯卧位后,需要记录时间,2个小时之后再换另一侧。通常,几个患者翻下来,第一个翻身俯卧位的已经需要换侧了,从ICU的A区走到B区,不足一百米的过道,是他们唯一可以喘口气的时间,但是通常是用跑的,因为下一个还在等着翻身,等着换侧。一天下来,他们轻松走出了3万步。


趴趴队,我们在行动


ICU的患者,俯卧位通气需要多人协作,这需要五六个人一起协作才可以进行。呼吸师需要保护患者的人工气道,主管俯卧位通气的护士需要保护好患者的头部和各种管路,做好准备工作之后,再把患者翻身成俯卧位通气。整个过程大概需要20分钟左右的时间。ICU的患者跟其他病房的不一样,身上插满了各种各样的管子,外行人根本看不懂哪根管子接在哪里,有些患者还接着ECMO,更要注意翻身时候,体位的改变以及导管受压都有可能影响循环,我们要小心再小心一点,仔细再仔细一点。


640 - 2023-01-14T084944.054.jpg
640.jpg


浙江医院的俯卧位通气小组,昵称为“趴趴队”。“趴趴队”里面康复科的力量不容小觑。康复医学科主任林坚主任医师根据医院统一部署,给康复治疗中心相关人员分配了趴趴队各项任务,做康复流程,知情同意书,分类指导路径等。康复治疗中心不仅派出30多位科室的主力干将组成俯卧位通气小组去需要的科室进行通气及康复治疗,另外各个科室都分配了定点康复治疗师,具体负责指导和协同各个病区护理人员和辅助的行政人员,做到应趴尽趴。康复治疗中心廖兴,郑绍敏,项海波,徐伟俊,马竞,黎维燚等,每天在两院区,奔赴在重症,呼吸科等最需要的科室。廖兴是康复重症小组的组长,也是重症呼吸的首席治疗师,他和同伴们每天都在三墩院区ICU康复治疗,奔波在各个病床之间,为他们带去最需要的康复治疗和俯卧位通气指导,也因为是男生,他们不仅仅提供专业的医疗支持,更是输出了“体力”。


640 (1).jpg
640 (2).jpg
640 (3).jpg
640 (4).jpg

行政人员也积极响应报名加入趴趴队,80多位行政人员报名,第一批13位行政人员已经开始进入ICU、感染疾病科、呼吸内科等病房辅助进行俯卧位通气。他们有的来自医院感染管理科,有的来自宣传统战部,有的来自工会,有的来自后勤……不管来自哪个科室,只有一个目标,齐心协力,能够让患者早日康复。 

640 (5).jpg
640.gif

队员手记

640 (6).jpg
640 (1).gif

作为第一批“趴趴队”的一员,我这个行政人员进入到了ICU,和临床医护一起,站在了第一线。以前也经常带记者去ICU采访,或者自己也去ICU采访,但是从未有如此长的时间待在ICU。ICU的患者,基本上都插着呼吸机,有些还上了ECMO,对于他们来说,ICU是一个战场,一个生死搏斗的战场,医生护士,哪怕是我们这些去帮忙的行政人员,都是帮他们战斗的。第一天去ICU,我看到了一位家属,正通过视频在探视躺在病床上的患者,患者正在俯卧位通气,紧紧地闭着眼睛,用力通过呼吸机呼吸着,我看了一眼他的氧合指数达到了100。镜头就这么对着床上的病人,亲人就这么默默地看着他,我想,哪怕就这样隔着屏幕看着,能够感受到亲人在ICU里正在用力呼吸,那也是一种安慰吧。


对于插满管子的患者,一开始,我并不敢多动,生怕碰掉了管子,或者导致哪个针头脱落。几天下来,康复治疗中心的小哥哥看到我说,呀,你已经这么熟练了啊。顿时有了点成就感,在这样的时刻,能够为病床上的病人哪怕是做一点点也好。更期盼,很快ICU的病床,不再那么紧张,不再那么被需要。


640 (2).gif

刚才,看着面前那位75岁上了ECMO的患者,管床的护士小哥哥充满自信地说:“我相信,他一定能好起来,一定。”


我们也都相信,一定能好起来!


——浙医趴趴队1小组成员

吴婧

浙江医院三墩院区康复科图片

浙江医院三墩院区康复科

浙江医院康复治疗中心由康复医学科主任林坚担任中心主任,心脏康复科主任王伯忠任常务副主任,朱利月任副主任。康复治疗中心成立之初便致力于面向全院提供优质的康复治疗服务。


主要以脊柱脊髓损伤、脑卒中、脑外伤、神经系统、骨关节伤病引起的功能障碍为康复治疗的对象,同时对老年病、危重病、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相关疾病开展系统的康复训练和治疗。


目前,中心拥有康复治疗师2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


入住联系电话:0571-86029959

用微信扫一扫,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