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公众号
资讯首页 康复知识 康复案例 机构介绍 养老资讯 护理知识 儿童康复 上门康复 专家团队 政策资讯 交流合作 疾病知识 白事服务

浙大二院:全力护佑百姓健康!

2023-01-14 08:59:02 作者:康养帮 来源:康养帮 点击
浙二医院康复科

浙二医院康复科

收费: 7000元/月起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街道江虹路1511号

咨询:0571-86029959(床位预约帮助)

拨打电话咨询


据统计

从1月6日—8日

浙大二院共有108人从ICU

转到step down病区(过渡病区)

或是普通3病房

其中年龄最大的是一位100岁老人



为了应对新冠重症的高峰期

浙大二院特加开了13个ICU病区

全力收治重症患者

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下

部分重症患者病情随之好转

这两天已陆续从ICU转出


这也意味着

最艰难的时候终于过去了!



用爱心和耐心守护每个生命

患者好转,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在解放路院区急诊二楼隔离重症病房,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周光居、护士长丁锦玲正与团队一起,为一位86岁的新冠重症患者王爷爷进行俯卧位翻身通气治疗。该病房是医院第一批改建扩容的ICU单元,绝大部分都是呼吸机使用患者。

 

周光居介绍,王爷爷于去年12月26日入科时已出现严重呼吸衰竭,双侧“大白肺”,合并基础疾病,心功能差,先天性心脏病房缺、三尖瓣反流、主动脉钙化伴中度反流,护理团队精心护理并实施俯卧位通气、抗病毒、小剂量激素等规范救治,同时贯彻支持性肠内营养、VTE预防等综合救治,患者于1月4日明显好转,后转入基层医院进行康复治疗。

 

负责照护重症患者的护理人员,也在用爱心和耐心精细化守护着每个生命。午后,急诊监护室护士长黄晓霞与团队一起,为患者进行翻身俯卧位通气治疗。连日来,医院重症单元对患者实行“应趴尽趴”,助力患者背部肺泡“复活”,改善气血交换。

 

“救治关键时期,难度如同‘走钢丝’,不仅要盯好每个患者的生命体征,还要密切关注患者气道、容量、营养管理等,竭尽所能让患者转危为安。”黄晓霞说。

 

此外,医院还创新设立step down病房,医疗配置介于普通病房与ICU之间,专门收治未达ICU收治标准、又比普通病房患者相对更为危重的病人,亦可收治从ICU抢救回来、但转入普通病房还不够安全的病人,是实质性的渐次过渡病房,家人可以进来陪护。目前,两院区step down病区已启用71张床位,配备26名医生和27位护士。

 

640 (7).jpg

step down 病房内,医生与家属沟通患者情况


每当取得患者转科的好消息时,各ICU病区和step down病区的医护人员都倍感鼓舞,为将患者从“生死线”拉回而欣喜感动不已。他们觉得,只要患者能够一天天好起来,一切的辛勤和付出都无比值得。护佑生命的温度,是这些医护人员不改的初衷。




百岁老人感染新冠后呼吸衰竭

高龄不是重症救治的绝对禁忌



这位100岁的老太太身高一米五出头,体形偏胖,之前身体底子还不错。去年12月31日那天,家人发现她胃口不太好,吃不下东西,还有发热、胸闷症状,于是当天下午把她送到浙大二院急诊。

    

到达急诊时,老太太的氧饱和度只有80多,检查发现肺部感染严重,而且是很典型的病毒性肺炎——白肺,检测后确认是新冠病毒感染。由于医院打通全院病房确保新冠患者的收治,老太太转到了普通病房进行治疗。

    

转到病房后,老太太的病情仍在持续恶化,需要立即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毕竟是百岁高龄,到底要不要插管?面临这个问题,老太太的子女们犹豫不决。经过医生评估,老人家平时身体基础条件都还好,经过积极抢救还是有好转的希望。子女们在病房讨论了将近一个小时,最后还是决定不放弃,老太太气管插管后转入综合ICU五病区。

 

640 (8).jpg

综合ICU病区


浙大二院综合ICU黄曼主任,结合老太太的情况,带着团队为其制定了整体的治疗方案。浙大二院麻醉手术部林金萍医生介绍,老太太刚转到重症病房时情况非常危重,处于呼吸衰竭的状态。后期进行对症的呼吸支持治疗、俯卧位通气、抗病毒治疗以及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帮她渡过难关。

 

因为老人有些耳背,又听不太懂普通话,黄曼主任的医疗团队还通过手机视频让其与子女进行沟通,通过亲情给予老太太鼓励与安慰。1月8日一早,老太太的呼吸状况已经很好了,通过充分评估后,当天早上9点50分左右顺利拔管。1月9日,老太太已经顺利从ICU转到了step down病区,现在恢复良好。

    

近段时间,浙大二院收治了不少八九十岁年龄偏大、具有基础病的老年患者。林金萍介绍,对高龄的重症患者,其实年龄并不是绝对禁忌,关键还是要看老人的身体基础情况如何。比如像这位百岁老太太,她平时身体都还不错,没有严重复杂的基础疾病,通过评估,认为老人插管治疗后,还是有很大机会康复的,那么该治疗的还是应该积极治疗。

 

浙大二院综合ICU胡妍婷医生提醒,针对基础疾病多的老年人,本身脏器功能就很差,感染了新冠后脏器功能会变得更差。因此,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避免症状快速加重是关键。“高龄老人出现胸痛、胸闷、咳嗽、发烧、咽痛、腹泻、胃口差的症状就要注意,及时引起重视、送医治疗。”



数智山海急危重症救治体系

我们必须先行动起来



松阳县人民医院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山海”协作医院,在疫情高峰来临之时,在浙大二院统筹下,整合调度省县两级资源,来自省城的下沉专家团队与当地医护人员,一起站在了第一线。

 

张超是浙大二院派驻松阳分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那时候松阳的疫情刚起来,但医护人员已经陆续出现感染,根据浙大二院总院的情况,预估基层医院的高峰会晚一周左右,我意识到必须先动起来。”张超说道:“尽快完成改造就可以尽早扩增重症床位,我们必须和时间赛跑。”

 

同样做出预判的还有周瑜。去年底,周瑜撑着还未“阳康”的身体从浙大二院总院支援后归来,发现松阳的重症高峰还未到来,于是他赶紧拉着松阳分院ICU主任周仙花一道,下到医共体单位和卫生院调研基层重症应对情况,提交了一份《松阳县人民医院医共体考察及新冠危重症救治体系建议报告》。“收到报告后我们高度重视,立即召开院务会研究部署,并搭建了一套省-市-县-乡多部门协作的新冠危重症救治体系,将救治应对策略辐射覆盖到整个松阳各级卫生机构。”张超说。

 

12月30日晚,一名患者被送到了医院,这是松阳第一例危重症‘白肺’患者。面对首例“白肺”危重症患者,基层治疗经验不足,情况又比较危急,医院专家组通过连夜讨论,决定开启远程重症会诊平台,协同救治患者。

 

640 (9).jpg

与松阳分院远程重症MDT


次日,尽管是元旦小长假第一天,浙大二院仍紧急启动与松阳分院的远程重症MDT(多学科会诊),浙大二院党委委员、综合ICU主任黄曼及其团队全程参与会诊。这次会诊,距离松阳280公里外的浙大二院滨江院区内,黄曼专家团队不仅能通过视频看到患者的状态,还能实时查看患者的生命技术指标,包括呼吸机、监护仪的动态数据等。

 

依据精细化的治疗方案,这名患者的情况在治疗后明显好转,目前已成功脱机,拔除气管插管,回到普通病房继续治疗。这也意味着省县两级专家,利用数智山海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实现了医疗救治成本最小化前提下的成功救助。

 

“有了这样的两级协同保障,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平稳渡过这一次重症高峰。”张超说,目前松阳的整个疫情发展已经进入到平台期,浙大二院14位下沉专家每周四天都在县里驻点,接下来也将做好充足的准备,共同应对春节返乡的另一波疫情高峰。



“山海”提升工程:

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被称为“双下沉、两提升”的迭代升级版,2021年3月启动,我省将集中13家省市级三甲医院的力量重点帮扶32个山区海岛县(市、区)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其中当年5月,浙大二院与松阳等7地人民医院共同成立了当时省内规模最大的“山海”联盟。




浙二医院康复科
浙二医院康复科

浙医二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1989年,目前科室设置有康复医学科门诊和病区,年门诊量达5万余人次,康复病区设置53张床位。拥有专业的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士,总人数接近50人。其中高级职称医生4名,中级职称医生15名,博士及硕士13名。在本学科领域内任常委委员、委员人数达到5名,学科负责人为周游主任。


科室设置了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吞咽诊疗、认知诊疗与提高、高压氧治疗、矫形支具诊疗等现代康复治疗专业和骨伤、针灸、推拿等传统康复诊疗专业,现代康复和传统康复的有机结合的是科室的诊疗特色。


入住联系电话:0571-86029959

用微信扫一扫,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