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终,疫情复燃。就在这几天,杭州的街道上又一次浮现出疫情初期的肃杀之气。我们日常的生活再一次因为疫情而被打乱了节奏。就像新闻中所报道的,有很多市民在上班的途中健康码就莫名其妙的变色,不得不开始申诉、停工甚至隔离。面对这样的情境,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有什么办法可以保护自己不被这些突如其来的遭遇而影响呢?
一、了解情况
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只要情况发生,我们就会有办法收到相应的通知。比如手机短信、健康码的颜色、社区的电话、附近的群聊等等。当我们知道自己可能成为密接的一份子时,就需要关注官方通报,了解信息,自我排查。初步清楚自己是密接、次密接还是时空密接,然后及时上报,等待组织安排。
如果健康码一直没有改变颜色,也没收到相关信息,就是处于相对安全的情况。在这时请不要做过多不必要的行为,以免造成自己及周围人的恐慌。
二、积极配合
在这一年的抗疫路程中,我们已经摸索出一套成功、有效、规范的操作流程。只要按照规定进行,各种损害都可以压缩到最低。所以当情况发生时,我们只需要按照流程规范做好自我防护,并及时报备给最近的相关负责部门, 就可以获得有效的帮助。
实验证明,一个人面对困难很容易产生恐慌与焦虑,一个集体则会充满安全感与力量感。
三、情绪扫描
在疫情复燃的大环境下,任何身份的人都可能会出现各种心理感冒,如紧张、焦虑、不安、抑郁、回避等。这时,出现负面情绪是正常的,在高压的环境下,人如果没有反应反而是不正常的。当这些情绪出现时,我们可以理解为身体在对我们说:“身体已收到相关信息,各部门反映正常,准备进入战备状态。”
当我们清楚这一点后,我们需要做是发现它、理解它、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一切都在有序地运行,我们很安全。
如果真的感觉自己无法处理时,也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工作人员去帮助我们面对这个困难。
四、信息节制
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新闻、抖音、快手或者微博,这些信息载体都会记录个人的喜好。当我们过多的浏览某些信息时,它们就会不断地推送与其相关的信息。如果过多地浏览疫情相关的信息,我们很可能只能收到疫情有关的推送。当处于这种环境时,信息给我们带来就不是安全感,而是恐慌,在这样的情景中就会引发我们的焦虑。因此,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放下手机,离开当下的环境,清空一下自己。摆脱了信息轰炸的恐慌,让真实的环境回到我们身边。
为了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在特殊时期我们更需要关注电视、报纸及广播的信息。这些信息更为官方也更为全面,不会让我们被大数据所困。
五、稳定作息
在疫情环境中,不论是否隔离,我们都更要注重自身作息的稳定。稳定的作息能够帮我们稳定情绪、减少焦虑、提高自身的恢复力与免疫力。
不熬夜、不贪眠、规律饮食、适当锻炼、控制节律,让自己的生活处于一个稳定状态,为自己做好一层生理、心理的保护,以面对各种突发的问题。
六、保持社交
疫情期间,被隔离人群的社交是大大受限的。
人是一种群体生物,我们在无意识中对于群体的精神需求是远超对于物质的现实需求。在临床中,性格内向、人际较差人群的心理问题发病率远高于外向、好交际的人群。如果长期社交阻断,极易引起精神心理问题。
因此在这种特殊环境下,我们需要保持每日30分钟以上的社交,让我们与他人保持连接感、加强对周围的确定感与自身的稳定感。
七、记录美好
特殊时期,我们会有更多的时间与自己相处,与环境相处,就更需要多加注意身边的小确幸。我们可以尝试着关注今天的天气,发现近期家里的不同,欣赏下周围的树木,甚至是回忆些近期的改变,把这些发现与改变的好的一面找一个本子记录下来,一天一记或三天一记。等这段时期过去,再次翻开,我们会有与当时完全不一样的感受,也会发现之前生活中常常忽视的那些小确幸。
危机也是转机,把握当下这个时机,去发现、去探索,这或许将是我们之后寻找更理想生活的契机。
疫情虽猛,但并不可怕。明确情境,配合工作。照顾自己,发现美好。寒冬已有温情在,我们做好当下能做的,不被情绪所扰,不被环境所困,寻找资源,发现自己,这样我们必将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拱墅区3000元/月起
拱墅区7000元/月起
西湖区7000元/月起
上城区6700元/月起
上城区7000元/月起
拱墅区3500元/月起
上城区5000元/月起
上城区5000元/月起
临平区5000元/月起
上城区3800元/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