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女士最近突发耳鸣,耳朵一直嗡嗡响,到医院就诊后,医师诊断为神经性耳鸣,予开具甲钴胺片对症治疗,服用三日后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的症状。她再次来到医院药房咨询,药师和医师怀疑是甲钴胺片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医师给她换了其他药物后,陈女士的恶心症状再未出现。
药品不良反应: 是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1. 只要是药品就有可能存在不良反应!
2.与药物剂量不相关的不良反应: 原理非常复杂,发生率低,可能与患者体质有关,最常见的就是青霉素过敏反应。
3.与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有四种:即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作用、停药作用。此类反应停药后一段时间可消失,发生率高。
1.是不是所有的药物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是的。
任何药物都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但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物的不良反应表现可以有很大的差别。有的人反应轻,有的人反应重;有的人出现这种反应,有的人出现那种反应。许多人认为只有假药、质量不合格的劣药、医务人员或患者自己用药不当,才会引起不良反应,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许多经过严格审批、检验合格的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也能在一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应。
2.药物不良反应有哪些临床表现?从总体上来说,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涉及人体的各个系统、器官、组织,其临床表现与常见病、多发病的表现很相似,如皮疹、瘙痒、恶心、呕吐、腹泻、发热、寒颤、肝肾功能异常等。
3.是不是药物说明书里列举不良反应少的就是好药、列举不良反应多的就不是好药?不能这样认为。
是否是好药要看其药物的获益风险比。说明书中罗列越多的不良反应并不代表这个药物的安全性更差,反而说明这个药物在上市前和上市后被研究得多,人们对这个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了解得更清晰。因此,药物说明书里列举的不良反应多与少并不能作为判断是否为好药的标准。
1.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注意禁忌症、不良反应等,服用药物的用法、用量要遵守说明书的规定或遵守医嘱的规定。
2.尽量减少联合用药,因为使用药物的品种越多,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
3.老年人、小儿、孕妇、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好的人用药要慎重。
4.不要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部分患者没有根据本身疾病的特点,反而过于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往往适得其反。
5.不要轻信药品广告,有些药品广告往往会夸大药品的有效性,而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只字不提,容易造成误导。
1.发生可疑的药品不良反应,首先要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停止服用可疑的药物。
2.较轻微的反应,停药后一般可自行消失。
3.若反应较严重应去医院就诊、治疗,向医药专业人员咨询。
4.若可疑症状的确是药品不良反应,今后应避免再服用同样药物,必须服用时需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
拱墅区3000元/月起
拱墅区7000元/月起
西湖区7000元/月起
上城区6700元/月起
上城区7000元/月起
上城区5000元/月起
拱墅区3500元/月起
上城区5000元/月起
临平区5000元/月起
上城区3800元/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