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生是一名坚果爱好者,花生、杏仁、腰果、开心果……通通来者不拒,每天饭后手里都要兜一把,网购坚果也是一买一大堆囤在家里。
上周五晚上,刘先生像往常一样边看电视边吃花生,之后满足地去睡了,可就在凌晨3点,刘先生突然被一阵腹痛惊醒,紧接着就感觉胃里翻江倒海,爬起来呕吐、腹泻了好几次。
刚开始刘先生只觉得就是吃坏肚子了,可接下来自己的肚子仿佛“造反了”,吐泄加起来快20次,同时腹部疼痛一阵接着一阵,快中午时他已经痛得无法走路了,家里人急忙将他送至杭州市中医院急诊就诊。
送进抢救室的时候,刘先生面色苍白,已经虚弱到快讲不出话来了,家属们七嘴八舌地说可能是急性胃肠炎,但脾胃病科值班医生仔细询问了患者病史后觉得没这么简单,仔细盘查后发现刘先生竟然吃了整整三天发霉的花生。
发霉的花生,还吃了三天,极有可能是中毒感染!值班医生立马为患者行急诊血化验和呕吐物、粪便监测,结果发现患者肝功能指标高到爆表,高出正常值200多倍,确诊为黄曲霉毒素中毒。
万幸的是,刘先生就医时只存在胃肠道和肝脏的损害,中毒还未到特别致命的程度,经抢救后脱离了危险,但住院期间仍要被密切监测脏器功能,一旦病情有变须立即转至重症医学科,所幸经过脾胃病科医护人员们积极周密的治疗,刘先生的肝酶指标下降得很快,整体的状况也在逐渐好转。
毒性是砒霜68倍,100℃高温都杀不死它!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黄曲霉毒素,但说到发霉的花生、黄豆、大米、面包……肯定再熟悉不过,黄曲霉毒素就存在于这些常见的发霉食品中。
黄曲霉毒素(AFT)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它是迄今发现的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真菌毒素之一,其中毒性最强、危害最大的为黄曲霉毒素B1,它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致癌力是标准致癌物二甲基硝胺的75倍。更可怕的是,黄曲霉毒素耐高温,它的裂解温度是280℃,所以我们日常烹饪的温度(100~200℃)根本奈何不了它,也不要指望开水煮或者油烹能把它杀灭。
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来源于食物的污染,一旦误食黄曲霉毒素导致中毒,轻则会发热、呕吐、食欲不振、腹痛,重则累及肝脏和肾脏,引发黄疸、爆发性肝衰竭,肾功能衰竭甚至更严重的中毒反应直至死亡。正因为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黄曲霉毒素划定为1类致癌物。
厨房、冰箱……近在咫尺,随时会“毒到”你
黄曲霉素不仅“毒”,而且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安全意识不够高就很有可能就会中招,一般情况下它最爱“藏”在这几个地方:
➤ 发霉的谷物:特别是淀粉含量高的谷物如大米、小米、玉米以及豆类。
➤ 发霉的花生及坚果:花生本身富含油脂,而且喜欢生长在阴凉潮湿的地方,因此成为最易感染黄曲霉菌的农作物之一,而黄曲霉素又溶于油脂,更容易追着花生不放。
➤ 味道发苦的坚果:有时候坚果看起来没有发霉,但吃起来味道发苦,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吐掉并漱口,因为坚果的苦味与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素有关。
➤ 小作坊食用油:黄曲霉毒素易污染花生、玉米、芝麻等制油作物,小作坊的工艺简单,无法完全除去原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如果使用发霉的作物来榨油,也会引起食物中毒,同理劣质花生酱、芝麻酱也是黄曲霉菌感染的“重灾区”。
➤ 长期不清理的冰箱:即使放进了冰箱,食物还是有它的保鲜期,过期就会发生霉变,更容易滋生黄曲霉素和其他细菌。
➤ 家中常用的木制砧板、木筷子:当我们处理或者食用一些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时候,食物残渣会藏匿在砧板及筷子的细缝中,如果使用完后清洁不到位,或放置在潮湿阴暗的角落,就会很容易发生霉变产生黄曲霉素。
惹不起,躲得起,怎样预防黄曲霉素的产生
黄曲霉素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不是很容易引起中毒呢?其实黄曲霉素中毒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剂量条件的,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警惕,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饮食和居家环境处理,从源头掐灭黄曲霉素产生的可能:
➤ 及时处理发霉变质的食物:如果发现家中的大米、花生、坚果等食物发霉了一定要及时扔掉,更不要去除霉变部分后再食用剩余的部分,因为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霉菌可能已经遍布食物整体了。
➤ 正确储存食物:粮食、坚果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因为保存不当出现霉变,此外家中不要大量囤积食物,最好吃多少买多少,降低黄曲霉素感染风险。
➤ 多补充绿叶素:有研究表明叶绿素可以降低人体对黄曲霉素B1的吸收率。
➤ 注意厨具卫生:筷子、砧板等厨具要及时清洗干净,同时做到定期更换,以免滋生细菌。
本文主要内容来源:脾胃病科 孙敏慧
拱墅区3000元/月起
拱墅区7000元/月起
西湖区7000元/月起
上城区6700元/月起
上城区7000元/月起
上城区5000元/月起
拱墅区3500元/月起
上城区5000元/月起
临平区5000元/月起
上城区3800元/月起